破冰之握
文:黄汉伟
今年哈芝节前夕,迎来了一个18年之握。前首相马哈迪亲身到吉隆坡高庭,以行动支持安华挑战国安法令。在安华抵达法庭后,两人双双含笑,握手问好,并互拍对方肩膀示意。这是自马哈迪在1998年开除安华副首相职以来,两人首度公开握手。
拥护马哈迪者解读为一握泯恩仇。马来前锋报淡化这一握的效应,定位为老马向安华握手道歉。
不过,这个18年匆匆一握的格局不够大。只有少数眼尖有所准备的幕僚拍到此握手的照片,事后的论述也缺乏。这个18年之握有什么历史意义呢?千秋自有定论,现在评论尚早。
相对的历史一握是2014年中国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及台湾总统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及握手,足足握了1分钟20秒,会面有整百家全球媒体在报道及采访。谁也说不清囯共握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但至少上了国际新闻封面,大家印象深刻是1949年政治分立以来,双方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马哈迪已担任了22年首相,退休13年后还继续在公共领域里参政,到底这是否是民主政治良好的示范?我们且看老牌民主国家英国的例子。
刚卸任英国首相的卡梅伦 (David Cameron) 在日前宣布,经过一番思索后,他辞去国会议员一职,并迎来补选。我可以了解卡梅伦的心情,他无法从首相宝座退居到后座议员中找回当年从政的热情及意义。近代历史中走这一步棋子的还有澳洲前首相陆克文。毕竟年轻英俊,从政生涯一帆风顺的卡梅伦不是老谋深算,沙场经验丰富的丘吉尔。
邱吉尔当年担任英国首相领导英国打了世界二战,不过保守党战后败选,邱吉尔一夕间成了反对党领袖。不过他沉着应对,几年后又重登英国首相宝座,成为廿世纪最伟大的英国首相。
世界上只有一个邱吉尔,只有伟大的国家及民族才能产生伟大的领袖。我们还未到班。
我在此专栏写道2014年12月东海岸大水灾卷走了生命,拉倒了房子,也会改变政治面貌。我亦写道1MDB大丑闻对政经的冲击。马来西亚政治版图确实在这两年发生惊天动地的大移动从伊斯兰党分裂,诚信党成立,巫统分裂出来的土著团结党在今年9月组党,这都是马来政治版图的版块冲击,并发出新的政治力量。
马安一握到底只是权宜之握,还是老马一厢情愿的伸手,有待后续发展。马来民族的政治动向是前巫统人及巫统人的对决,也须看前伊斯兰党人及伊斯兰党人的对垒。压倒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还须靠马来政治反对力量。